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兩岸關係專題
Seminar on Cross-strait Relations 
開課學期
105-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政治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張亞中 
課號
PS7043 
課程識別碼
322 M395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8,9(15:30~17:20) 
上課地點
社科研605 
備註
碩班必修:本國政治。
總人數上限:20人
外系人數限制:3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52PS7043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一、國際關係學的發展
(一)早期國際互動與國際關係學的濫觴
(二)國際關係理論化的起動與第一次論戰
(三)國際關係的方法論戰
(四)新現實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的辯論
(五)國際關係的最新發展
二、分析層次與國際體系
(一)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分析層次」
(二)「分析層次」的歷史緣起
(三)「國際層次」支配下的國際關係研究
(四)超越「國際層次」後的典範轉移
三、現實主義
(一)康德式理性架構的現實落差
(二)相關哲學傳統與理論基礎
(三)國家行動的基本邏輯
(四)國際環境與國家行為
四、國際關係理論:對現實主義的質疑
(一)自由主義到新自由主義
(二)新自由制度主義
(三)國際建制
(四)社會建構主義
五、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後實證主義學派
(一)後實證主義學派之興起
(二)實證主義與後實證主義的辯論
(三)女性主義
(四)批判理論
(五)後現代主義
六、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
(一)基本概念
(二)有關重商主義的論述
(三)有關經濟自由主義的論述
(四)有關結構主義的論述
七、外交與決策分析
(一)外交概論
(二)外交決策分析–以艾里森研究為主體的理論模型
(三)外交決策分析–其他途徑
八、民族主義與恐怖主義
(一)民族主義的基本概念
(二)民族主義的發展
(三)國際政治的民族主義因素
(四)恐怖主義的基本概念
(五)國際反恐之作為
(六)當代恐怖主義的發展
九、軍備競賽、嚇阻與武器管制
(一)競賽根源與相關問題
(二)冷戰以來軍備競賽的發展與威脅
(三)嚇阻的概念及其運用
(四)回歸理性:國際合作與武器管制
十、國際法與國際組織
(一)國際法之界定與目的
(二)國際法的法源與執行
(三)國際法院
(四)對當今國際法的省思
(五)國際組織的定義與種類
(六)國際組織在國際關係中的功能
(七)國際組織做為國際關係的行為主體
十一、全球化
(一)全球化討論的興起
(二)全球化的爭辯
(三)全球化的內涵
(四)全球化的影響
(五)全球化與全球治理
十二、國際貿易與金融
(一)國際貿易與金融重要性的出現
(二)布列敦森林體系
(三)國際貿易體系的變遷
(四)國際金融體系的變遷
(五)國際貿易金融與國際政治
十三、發展與不平等
(一)不平等的發展
(二)十六世紀以前
(三)十六世紀至二次大戰間
(四)戰後的南北問題
(五)國際政治經濟學者對南北問題的觀點
(六)戰後歷次國際會議對南北問題的看法
(七)未來發展:明天不一定會更好
十四、科技與國際關係
(一)科技與國際關係的淵源
(二)影響權力政治的科技議題:以大規模毀滅武器擴散為例
(三)增加全球互賴的科技議題:以國際疾病防治為例
(四)未來發展
十五、國際傳播與國際關係
(一)國際傳播、國際宣傳與公共外交
(二)國際傳播媒介的角色
(三)傳播媒體的全球化發展
(四)傳播媒體全球化的解釋典範
十六 國際環境政治學
(一)環境問題與國際環境政治學的界定
(二)環境主義的相關「綠色」思潮
(三)國際議程中環境議題的歷史脈絡
(四)國際政治中環境議題的新現象
(五)國際環境建制的發展與實踐
(六)約翰尼斯堡會議結果及未來展望

 

課程目標
對國際關係能有深入的認識。 
課程要求
努力學習、認真負責。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Goldstein Pevehouse, 10/e, 雙葉書廊

國際關係總論,第三版 — 張亞中教授主編,揚智出版社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